幻象像素衬线体的幕后故事
关于踏上字体设计最开始的旅程的故事。
「幻象像素衬线体」最早是在 2023 年 4 月 16 日的时候发布于 itch.io 的。不过当时并未为其撰写任何文章,最多也就项目主页寥寥数字的介绍。时隔一年,现在终于有些许闲暇时光,便决定为它写点什么,以此来纪念当初制作这款字体时的经历。这篇文章不会花太大的篇幅在介绍字体的特点上,而是会类似于一篇回忆录。所以大家大可当作幕后花絮或者个人访谈来阅读。
开发过程
我最开始入坑字体设计的契机是因为独立游戏开发。这款游戏是采用像素画风的。当时为了测试游戏内文本,便找了几款已有的中文像素字体。然而我对这些字体内置的西文字形不甚满意,于是逐渐萌生了自己开发的想法。
在网上搜索了一大圈如何开发后,意外得知了一个叫做 FontStruct 的网站。这个网站界面简洁,上手简单、操作便捷(而且还有一点我特别喜欢的是,如果长时间未保存,页面上 Save 这个按钮便会疯狂闪烁,生怕你看不见)。于是,我的字体设计之路便由此开始。从此,这个网站就成了我最常访问的网站。
其次就是 Adobe Fonts。对于当时对西文书法有些初步了解的我来说,每次参考都能发现一些平时忽略的细节,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那些经典的作品。
我参考得最多的字体便是 Adobe Garamond, Trajan 以及 Noto Serif。前两者是我最喜欢的西文字体,在后来 Illusion Book 的开发中也是重要参考对象。
Garamond 作为金属活字时代的代表之一,其既兼有人情味和古朴的温润感,同时还能适应现代设计需要。这也是个人在众多数字复刻版本中最喜欢的一版;而 Trajan 这款源自古罗马碑文上的字体,则为后续几千年西文字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我尤其喜欢这款字体里面 Q 的设计,它那长长的尾巴可以把人迷得神魂颠倒。Noto Serif 的极细字重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剔除了每个字母外在的筋肉,揭示了内在的骨架。
开发这款字体正好是高三的时候。因此这件事成了每天枯燥、繁重学业以外的小小的放松时光。大部分的开发工作都是在班级的多媒体设备上完成的,有时候还得和班主任和年级组长「打游击战」;或者在实在无法碰到电脑的情况下,先暂时在格子纸上构思一下。这种模式从 2023 年 1 月份开始,一直到 4 月份高考前夕,才完成四种样式的全部设计工作。当时发布的时候也匆匆忙忙,并不知道要怎么宣传,或者说根本无暇宣传,直接在 itch.io 上点了 Publish 按钮就算完事儿了。宣传图也是在高考结束后才制作的。其实现在想来那段时光也挺有意思的,只可惜现在已经回不去了(悲)。
遇到的问题
由于当时刚刚接触字体设计,很多基础概念包括字体度量、字偶距等等名词术语看得晕头转向,更别说直接使用 FontForge 这种界面看起来就对新手很不友好的软件了。所以当初发布这款字体时是直接拿 FontStruct 生成的版本。然而为了易于上手,它牺牲了很多更进一步的设置。因此最后导出的版本字体度量数据不正确,用起来有问题。
除此之外,这个字体家族一共有包括 Regular 在内的四种样式。而 FontStruct 的算法会根据当前字符的大小,自动计算每个单元格的尺寸,这反而导致该字体家族里单元格大小不统一的现象。
向作者咨询后得到的回复
当时在「艰难」地阅读 FontForge 的文档时,得知了一种叫做「标准连字」的 OpenType 特性。这种特性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,但在此之前我并不是很清楚这是怎么来的,甚至一度认为是印刷错误导致的。虽然这种一对一的替换规则虽然现在看来再容易理解不过了,然而当时我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了一堆网页和文章。于是这个便成了第一个我所熟知的特性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该字体仅包含了两种连字特性。
然而这些功能给我带来的苦恼远不止四处翻找文章那么简单。我兴冲冲地生成了第一批样张后放到 Illustrator 中进行测试,却发现怎么都启用不了。最开始以为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弄错了,在一遍遍的检查以后,最终都无功而返。这种问题直到我开发 Illusion Book 的时候才真正得到解决——缺少了一个名为aalt的特性。这个特性是我在 「解剖」 其他字体的时候才得知的。最初不解其意,「访问全部变体 Access All Alternates」 这个名字也叫人看得云里雾里。后来翻阅微软讲排印的手册才得知,所有的替换规则都必须先在这里「登记」一下,排版软件才能正确读取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在 B 站上发讲这些玩意儿的视频。现在正在准备在保留原有字形的基础上,重新绘制轮廓,并修正度量数据以及高级排版功能的信息。
后记
以现在的眼光看来,这个绝对算不上一份完美的作品,无论是从字形上还是技术上都有许多瑕疵。然而,当初对着一个字母反反复复斟酌的心情;以及辛辛苦苦地把 26 个英文字母全都画完,然后再将它们排成句子的时候的那种感觉,我想,应该是自己对字体设计这份热爱的根本源泉。在高考下的教育环境无疑会对学生们自由发展产生一定的扼制;但对我来说,能发掘出新的爱好,也算是意外之喜了。
借由这款字体,我从此便正式入坑了字体设计这一领域,也结识了不少同好。HanshuYuri 曾对粗体的字重赞赏有加,并激发他开发了另一款字体(他曾经尝试与我交流,但因在 B 站上发的图文里写错了联络方式这一乌龙,导致迟迟未能联系上)。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,但是发自内心: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!